为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防治的认识,并降低其发病率,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联合主办,星云体育app官网承办的"2024骨动中国第六期全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学习班暨中国骨标志物应用联盟成立大会"于2024年8月17日在深圳市圆满举办。此次大会采取线上直播与线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众多临床和检验学界的专家学者参与,线上观众人数超过1.5万,共同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大会致辞
程晓光教授 致辞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主任
程晓光教授强调,本次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学习班的举办是一项积极的探索,它为分享中国在该领域的诊疗经验以及学习相关知识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此外,程教授表示中国骨标志物应用联盟的成立对于推动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模式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陈柏龄教授 致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党总支书记、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防治学组副组长
陈柏龄教授表示,他非常期待本次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学习班的举办以及中国骨标志物联盟的成立能够为中国骨质疏松诊疗事业带来新的飞跃,有效推进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晓教授 致辞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工作秘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
常晓教授从一名骨外科医生的角度出发,深刻表达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的同情和关注,仅靠外科手术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是有限的,需要综合运用内科干预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常教授还特别强调了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骨质疏松诊疗中的重要性。他高度评价了星云体育app官网在=免疫检测领域的专业实力,并对其相关产品给予了高度肯定。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骨科主任
刘雷教授指出,骨质疏松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问题,这反映了医学界对这一病症的持续深入研究。他指出,骨质疏松并非由单一的内科或外科因素引起,因此,内外科的综合治疗对于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刘教授还提到希望通过本次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学习班,能够提出一种更简便的骨质疏松诊断策略。他鼓励更多的年轻医生参与进来,将积极的临床经验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推动骨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袁锦云 致辞
深圳市星云体育app官网副总经理
袁锦云先生对所有到场的专家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学习班以及中国骨标志物应用联盟的成立表示了诚挚的祝贺。他指出,本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骨科专家,共同在深圳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全国性的骨标志物应用联盟平台,来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减少骨折的发生。此外,会议还旨在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防治的认识,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揭牌仪式
随后进行了中国骨标志物应用联盟揭牌仪式,并由黄晨教授和星云体育app官网副总经理袁锦云先生对相关单位进行授牌。
陈柏龄教授为大会授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党总支书记、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防治学组副组长
陈教授在《粤港澳大湾区三家医院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现状调查及检出率分析》授课中提到,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面临的一个重大健康问题。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三家医院的9122名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该人群的总体骨质疏松患病率达到了30.7%。具体来看,男性的患病率为12.9%,女性的患病率则高达34.6%,这两个比例均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对于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女性,进行骨质疏松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关键。
黄晨教授为大会授课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烟台山医院骨科与慢病科主任
黄教授在《骨质疏松规范化诊治烟台经验》授课中提到骨代谢标志物(包括P1NP、β -CTX、25羟基维生素D和骨钙素)和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两个关键指标。然而,骨密度检测的结果变化较为缓慢,这使得它在监测治疗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对而言,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显著变化,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反映治疗效果。黄教授认为,骨代谢标志物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而且在监测疗效方面,它们是更为优越的指标。
郝杰教授为大会授课
中华医学会骨科专委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
郝教授在《Kummel病的诊治》的授课中,通过多个具体病例深入分析,明确指出了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包括P1NP、β-CTX、25羟基维生素D)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在Kummel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进一步分享了自己在Kummel病的Li氏分型各期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术后药物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和参考。
张权教授为大会授课
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骨质疏松专业组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张权教授在《骨转换指标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应用探讨》的授课中指出在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过程中,监测骨代谢标志物的水平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张教授还分享了临床中应用骨转换标志物的经验,并详细分析了这些指标在骨代谢高低转化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刘文刚教授为大会授课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关节病 科主任
刘文刚教授在《调胃健脾中药在THA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体会》的授课中强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常常会引起患者脾胃功能的紊乱,这可能导致众多不良反应。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他提倡在围手术期采用中医的外治法和内治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胃脾功能进行综合调理。此外,刘教授还分享了他在临床上常用的调胃健脾中药方法,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缓解术后不适,还能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
林红教授为大会授课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常务委员、复旦大学骨关节病研究所副所长
林红教授在其授课《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对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融合术的患者骨代谢与骨融合的对比研究》中指出,通过监测骨代谢标志物P1NP和β -CTX的水平,以及运用影像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特立帕肽和唑来膦酸在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融合术患者中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特立帕肽在临床抗骨质疏松效果上明显优于唑来膦酸,并且对于腰椎术后患者的骨融合过程具有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发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李波教授为大会授课
贵州省骨科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
李波教授在《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骨折的应对措施》的授课中,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了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在经椎体成形术(PVP)后复发骨折的治疗方式和手术策略。他分享了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常晓教授为大会授课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工作秘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
常晓教授在《骨质疏松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反思》的授课中通过分析临床中骨质疏松性骨折误诊误治的病例,强调了在骨质疏松的诊断过程中,不能仅仅依赖于影像学诊断,而应该结合检验学指标的异常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综合评估。常教授还分享了他在处理围手术期内科合并症,如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围手术期肺栓塞等紧急情况时的应对策略和经验。这些分享为临床医生在面对类似复杂情况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刘雷教授为大会授课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骨科主任
刘雷教授在《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授课中强调,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已经非常高,甚至超过了乳腺癌的发病率。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中,存在诸多挑战,如并发症高发、骨折复位困难以及内固定物松动等。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控制并发症、降低风险和提高手术安全性至关重要,是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他详细介绍了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流程和具体的诊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大会主席黄晨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们围绕一系列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这些议题包括P1NP和β-CTX水平的协同性、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PCT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具体剂量,以及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筛查策略。专家们的学术见解相互碰撞,,为参与者带来了极具启发性的学术体验。
最后,由黄晨教授代表主办方再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指出全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学习班的开办以及中国骨标志物联盟的成立并不是一个形式,而是建立了一个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将顶级的专家资源、学术影响力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为我国骨质疏松的防治做出贡献。黄教授还特别指出,本次会议的结束并不代表着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他呼吁所有医生要始终保持初心,即“把更多的时间还给病人,解决病人的痛苦”,并在持续致力于服务患者,不断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